土木工程(学科代码:0814)
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 培养目标和基本要求
培养目标: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旨在培养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扎实的理论基础、系统的专业知识,勇于创新、善于合作、适应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需求,从事土木工程研究、设计、教学、施工、管理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层次人才。
基本要求:掌握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系统的专门知识和必要的工具性知识;了解本学科的科学技术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学术素养,能够独立开展科学研究和工程实践工作;掌握一门外国语,能比较熟练地运用该门外国语阅读文献资料、撰写学术论文;可在土木工程行业从事科学研究、工程设计、教学、施工、管理等方面的工作并具备处理复杂土木工程问题的能力;具有团结合作、沟通协调的职业精神,勇于承担责任,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
二、 培养方向
(一)结构工程:研究寒冷地区及严苛条件下土木工程结构耐久性、新型建筑结构体系与新型结构材料、钢结构及新型组合结构、装配式建筑技术、绿色建材及建筑节能等。
(二)岩土工程:研究寒冷地区矿山及建筑垃圾弃方路用材料、复杂条件下近接隧道设计及安全保障技术、交通土建工程智能监测及环境振动控制技术、路基动力学及非开挖加固技术、交通岩土地基处理及基础工程等。
(三)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研究供热系统新技术、新工艺、人工环境控制、空调系统节能及优化、空调用冷热源技术、暖通空调系统自动控制、建筑节能等。
(四)市政工程:研究水处理及污水资源化技术、市政管网优化及智慧运维、雨洪模拟与资源化利用、城市水文及生态用水技术等。
三、 培养方式
实行导师负责和导师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指导模式,主要采取课程学习、科研训练、科学研究、学术交流、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方式。
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实行全脱产在校学习方式,硕士生入学后进行师生双向互选,确定培养计划,实行导师负责和导师组集体培养相结合,课程学习和科学研究相结合的方式。从理念、原则、路径、方法、内容、评价等各个环节要素着力,强化校企联合培养,着重培养学生在工程实践中发现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工程伦理和工匠精神。
导师指导是保证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保障。通过建立以工程能力培养为导向的导师组指导制,加强对研究生培养全过程的指导。导师组由具有较高学术水平和丰富指导经验的教师,以及来自企业具有丰富工程实践经验的专家组成。在指导方法上,导师应根据因材施教的原则,在研究生入学一周内,按培养方案的要求,制定出研究生个人培养计划,提交所属系审查,并经学院主管院长审批后送交研究生处备案。
导师要全面地关心硕士研究生的成长,做到教书和育人相统一;在培养过程中,要贯彻课程学习、科学研究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注重培养研究生的独立工作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及科研创新能力;鼓励硕士研究生参加学术活动和从事探索性研究;对于缺乏实践经验的硕士研究生和因学科交叉而专业知识不足的硕士研究生,创造条件让他们弥补这些不足。同时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把政治思想、组织纪律和理想教育相结合。积极组织研究生参加公益劳动和各项社会活动。
四、 基本修业年限(学制)
全日制、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的学制为3年。在基本修业年限内因疾病、研究进度等原因不能按时完成学业的,可以申请延长修业年限0.5~1年。对提前完成培养计划、学业成果突出、学位论文符合申请答辩要求的研究生,经过规定的申请、审批程序可以提前1年参加答辩、毕业并申请学位,具体以学校有关研究生学籍管理规定为准。
非全日制学生在总体培养模式、学术成果考察标准等方面与全日制学生一致,可根据实际情况在科研实践、工程实践等非教学环节采取灵活的考核方式。
五、 课程体系设置与学分要求
课程设置分必修课(学位课)和选修课(非学位课)两大类,其中必修课分为公共必修课、专业必修课和必修实践环节;选修课分为公共选修课、专业选修课。课程的设置要以能力培养为核心,加强学术研究方法训练及研究生逻辑思维、批判性思维的养成,突出获取知识、前沿跟踪、学术交流、学术(技术)创新等能力的培养。
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在校期间获得总学分不低于28学分,最高学分不超过34学分,必修课至少达到18学分,其中公共必修课不少于7学分,专业必修课至少11学分,必修实践环节不少于4学分;选修课至少达到6学分,其中,公共选修课2学分,专业选修课不少于4学分。
研究生课程成绩60分及以上为及格,成绩考核及格后计入学分。
对研究生入学考试英语成绩大于等于70分的研究生实施免修基础英语,直接记学分,课程系统中的总评分数以“研究生入学考试成绩×1.2”计入,上限为100分。
根据国家相关文件精神,退伍军人攻读研究生可以免修体育课。学生所选体育类课程直接记学分,课程系统中的总评分数以85分计入。
跨一级学科或以同等学力考取的研究生,需补修本学科本科阶段主干课程不少于2门,补修课程要求合格但不计学分。补修课程由导师根据学生本科所学专业情况、本科所在学校情况及硕士论文选题情况等来指定。
具体课程设置见教学计划表。
六、 课程教学要求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发挥课程育人功能。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将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知识教育在课堂上有机结合,实现课程思政全覆盖,实现“门门有思政、课课有特色、人人重育人”。课程思政相关内容应写入课程教学大纲。
及时将学术前沿、学科交叉,或者行(企)业新技术、新方法、新流程、新工艺、新材料类知识充实到教学内容中。鼓励对优秀教材修订完善,鼓励编写及时反映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改革最新趋势的教材。
创新教学方式。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倡导启发式、探究式、参与式等教学方式,广泛采用小组研讨、案例教学、团队学习、实践(现场)研究、模拟训练等教学方法。
加强对课程学习的过程性评价。对课程学习的考核评价注重过程和结果双结合,强化对研究生课堂外自学及课堂内表现的考核和能力评价。
七、 培养过程环节管理
(一)学位论文选题和开题报告
学位论文的选题应在导师指导下进行。选题应突出实用性、前沿性、科学性、特色性等特征;选题可和校外研究机构、企业的科研项目或实际问题相结合,具有明确的工程应用意义或学术价值,具有一定的技术难度和工作量,能体现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确定选题方向后,通过调研及查阅参考文献资料,研究生在导师的指导下撰写完成开题报告,并按照导师组和二级学院要求完成开题报告审查。
学位论文开题报告一般应包括以下内容:
1.拟选课题当前国内外发展动态和水平;
2.该领域内存在的问题和开展科研工作的可行性;
3.所选课题的目的、意义、关键问题与创新点、研究方法、技术路线等;
4.选题所具备的条件(实验设备、图书资料、本人理论及实际工作基础),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及解决的办法和措施;
5.研究工作计划及时间安排。
开题报告的评审一般应采用报告会的方式,硕士研究生就课题的来源、研究意义、研究方案、拟解决的问题以及研究进度做出说明。由考核小组进行可行性论证,通过后方能继续进行课题研究。未通过者可在2个月内补作一次选题报告,仍未通过者,不得继续进行论文工作,按结业处理。
(二)学位论文中期检查
中期检查一般安排在第五学期初进行。检查内容包括:论文工作是否按开题报告预定内容及进度安排进行,目前已完成的研究工作及结果,后期拟完成的研究工作及进度安排,存在的困难与问题,如期完成全部论文工作的可能性。各院系成立学位论文中期检查评审小组,以报告会的形式进行学位论文中期检查,检查合格者,可继续进行研究工作。检查不合格者,延期进行论文答辩或终止学习,视情况按结业或肄业处理。
(三)学位论文评审与答辩
1.学位论文须符合河北建筑工程学院对全日制硕士学位研究生的相关要求,方能申请答辩。
2.学位论文需聘请本学科专业3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校外专家进行评审。有2名及以上评阅人意见为“不同意答辩”的,不允许答辩。
3.评审通过后可组织答辩,答辩委员会应由5-7位副教授以上或相当职称的专家组成,其中教授或相当职称的专家不少于50%,答辩委员会的主体应具有硕士研究生导师资格。学术学位硕士生答辩委员会应聘请至少一名外校专家。
4.答辩通过者可毕业;答辩不通过者,可申请延期半年毕业,待答辩通过后授予方可毕业,再次不通过者按结业处理。
(四)各环节间的时间要求
学位论文开题、论文中期检查、论文答辩等各环节之间应有充分的实际工作时间,防止走过场。开题报告与学位论文答辩的时间间隔一般不少于9个月。
八、 毕业和授予学位标准
(一)学术论文基本要求
学术论文内容应与学位论文密切相关。研究生在国内外本专业学术刊物以第一作者(含导师第一、学生第二)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篇或授权发明专利1个。发表在普通刊物的论文,必须在硕士学位申请资格审查前见刊;发表在中文核心期刊、SCI、EI期刊检索的论文,在硕士学位申请资格审查时可以只提交正式录用通知、或在线正式发表、或论文DOI号等证明材料,但必须在硕士学位授予后一年内见刊。上述论文不含会议论文、增刊论文。论文的第一署名单位必须为河北建筑工程学院(英文名称:Hebei University of Architecture)。授权的发明专利必须以研究生本人为第一发明人、我校为专利权人的已授权专利;或校内外导师(含企业导师)为第一发明人、研究生为第二发明人,且我校为第一或第二专利权人的已授权发明专利。
(二)学位授予要求
研究生在学校规定学习年限内,完成本学科专业培养方案及个人培养计划要求的各个环节,成绩合格,完成规定的学分,公开发表符合学校要求的学术成果,完成硕士学位论文并顺利通过硕士论审阅和毕业答辩者,可提出学位授予申请,经院、校两级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查通过,方可获得硕士学位。
(三)其他科研、学位论文各环节具体要求按学校有关文件执行。
土木工程硕士学位研究生教学计划(土木工程学院)
课 程 类 别
课程编号
课 程 名 称
学分
总学时
开课
学期
考核
方式
备注
必
修
课
程
公
共
YMY3101
自然辩证法概论
Introduction to Dialectics of Nature
1
18
考试
必修
7学分
YMY3102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2
36
YWY1101
基础英语 I(学硕)
English Course I
3
54
YMY3103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研读 I(第一学期)
XiJinping: The Governance of China Ⅰ
20
专
业
YSL3101
高等工程数学
Advanced Engineering Mathematics
4
64
根据学科及具体研究方向选择,不少于6学分。
YTM1201
弹塑性力学及有限元法
Elastoplastic Mechanics and Finite Element Method
48
YTM1202
结构动力学
Structural Dynamics
32
YTM3201
高等土力学
Advanced Soil Mechanics
根据学科及具体研究方向选择,不少于5学分。
YTM3202
抗震工程学
Earthquake Engineering
YTM3203
高等混凝土结构
Advanced Concrete Structure
YTM3204
高等钢结构
Advanced Steel Structure
YTM3205
高等桥梁结构理论
Advanced Bridge Structure Theory
YTM3206
隧道工程理论与实践
Theory and Practice of Tunnel Engineering
1.5
24
YTM3207
人工智能导论(土木工程方向)
Introduction to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in Civil Engineering
实
践
环
节
YTM1301
科研(教学)实践活动
Scientific Research (Teaching) Practice
2-4
考查
必修4学分
YTM1302
学科前沿报告与学术活动
Discipline Frontier Report and Academic Activities
1-5
YTM1303
知识产权与学术道德教育
Intellectual Property and Academic Moral Education
YTM1304
社会实践与劳动教育
Social Practice and Labor Education
3-4
选
YMY3401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研读Ⅱ(第二学期)
XiJinping: The Governance of China II
要求必选2学分。
YYJ3401
诗词鉴赏
Poetry Appreciation
16
YTY3401
乒乓球
Ping Pong
YTY3402
武术散打
Sanda
YTY3403
健身瑜伽
Fitness Yoga
YTY3404
篮球
Basketball
YTM1501
岩石力学
Rock Mechanics
根据学科及具体研究方向选择不少于4学分。
YTM3501
学术文献检索与管理
Academic Literature Retrieval and Management
YTM3502
高层建筑基础
High Rise Building Foundation
YTM3503
土工测试理论与基础
Theory and Foundation of Geotechnical Testing
YTM3504
土木工程仿真技术
Civil Engineering Simulation Technology
YTM3505
土木工程防火材料
Fireproof Materials for Civil Engineering
YTM3506
桥梁工程结构检测与加固
Detection and Reinforcement of Bridge Engineering Structure
YTM3507
大跨空间结构
Long-span Spatial Structure
YTM3508
结构试验与数据处理
Structure Test and Data Processing
YSZ3513
大数据分析
Big Data Analysis
YSZ3514
智能算法
Intelligent Algorithms
YSZ3510
Matlab及应用
MATLAB and Its Application
补
材料力学
Mechanics of Materials
不计学分
结构力学
Structural Mechanics
混凝土结构设计A、B
Concrete Structure Design (A and B)
土力学
Soil Mechanics
高层结构
High Rise Structure
结构抗震理论
Seismic Theory of Structures
桥梁工程
Bridge Engineering
土木工程硕士研究生教学计划表(能源工程系)
必修11学分
YNY3101
高等工程热力学
Advanced Engineering Thermodynamics
根据学科及具体研究方向选择不少于4学分
YNY3102
高等传热学
Advanced Heat Transfer
YNY3103
高等流体力学
Advanced Fluid Mechanics
YNY1203
暖通测试技术与数据处理
HVAC Test Technology and Data Processing
YNY1204
数值传热学
Numerical Heat Transfer
YNY1205
流体网络分析
Fluid Network Analysis
YNY1206
室内人工环境技术
Indoor Artificial Environment Technology
YNY1207
建筑节能与能源管理
Building Energy Conservation and Energy Management
YQT1301
共4学分
YQT1302
YQT1303
YQT1304
专业实践活动
Professional Practice Activities
要求2学分
其中治国理政二和诗词鉴赏选择1门;体育课选择1门
YNY1506
学术英语(暖通)
Academic English(HVAC)
YNY1507
暖通空调现代控制技术
Modern Control Technology of HVAC
YNY1508
暖通空调系统模拟仿真
Simulation of HVAC System
YNY1509
暖通空调系统分析与评价
Analysis and Evaluation of HVAC System
YNY1510
室内空气品质
Indoor Air Quality
YNY1501
现代燃气应用理论与技术
Application Theory and Technology of Modern Gas
制冷技术
Refrigeration Technology
锅炉原理
Boiler Principle
空气调节
Air Conditioning
供热工程
Heating Engineering
土木工程硕士学位研究生课程计划(市政与环境工程系)
课程类别
YSZ3201
Advanced fluid mechanics
2.5
40
必修不少于4学分
YSZ3202
高等水化学
Advanced Hydro-chemistry
YSZ3203
高等水处理生物学
Advanced Water Treatment Biology
YSZ3301
1-4
YSZ3302
2、3
YSZ3303
知识产权与学术道德
3、4
YSZ3305
劳动教育
Labor Education
要求必选2学分,其中《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研读Ⅱ和诗词鉴赏任选择1门,体育课任选1门。
YSZ3501
废水处理理论与新技术
Theory and New Technologies of Waste Water Treatment
根据研究方向选择不少于7学分
YSZ3502
饮用水深度处理
Advanced Treatment of Drinking water
JG3401
BIM与数字建造
Bim and Digital Construction
YSZ3503
生态水文学原理与前沿进展
Principles and Frontiers of Ecohydrology
YSZ3504
实验设计与数据处理
Experimental Design and Data Processing
YSZ3505
给水排水系统优化
Optimization of Water Supply and Drainage System
YSZ3506
地理信息技术
Geographic Information Technology
YSZ3507
YSZ3508
人工智能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实验操作技术与安全基础
Experimental Operation Technology and Safety Fundamentals
YSZ3511
科技论文写作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Writing
YSZ3512
雨洪模型
Rain Flood Model
现代监测技术
Modern Monitoring Technology
水质工程学(1、2)
Water Quality Engineering(1.2)
给水排水管网系统
Network System of Water Supply and Drainage
建筑给水排水工程
Building Water Supply and Drainage Engineering
水力学
Hydraulics
水微生物学
Water Microbiology
水分析化学
Water Analytical Chemistry